西电新闻网讯(学生记者赵佳)10月11日晚7时,中国海洋大学教授、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林少华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兼职教授”聘任仪式暨“孤独的守护与超越——从村上文学说开去”报告会在南校区行政楼210报告厅举行,500余位西电师生聆听了报告会。

报告会现场

中国海洋大学教授、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林少华

合影
林少华以孤独的守护与超越为主题,结合自己翻译村上春树作品的丰富经验,阐释了村上对孤独的守护。他还以个人成长经历为例,讲述了如何超越孤独,并将之提升为大时代的社会担当。
谈到自己对孤独的体会,林少华说:“我意识到,多少年来我不知道什么是孤独,是因为父母在。如今父母走了,我就像断了线的风筝。没有人爱你了,才是真正的孤独。”
“喜欢孤独的人,不是野兽便是神灵”,林少华通过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引入自己对孤独的看法,并列举了屈原、陈子昂、鲁迅、陈寅恪等人作品中对“孤独”的表述,通过对比描述了在不同文学作品中“孤独”的丰富内涵。
随后,林少华讲述了自己与村上春树对孤独和沟通的关系的探讨,重点分析了村上春树文学作品中孤独的表达形式。他讲到:“孤独是沟通的纽带,为了这个就必须深深‘挖洞’,通过小说倾诉出来。村上用后现代荒诞情节来表达现实生活的窘境,试图凸显孤独的断裂性和不确定性。但通过‘挖洞’这样的方式,并没有实现孤独的宣泄,而是发展为对孤独的守护。”
孤独是客观存在的,而每个人对待孤独的方法却是不一样的。林少华在报告中回忆道:“我在上山下乡的时候,会一个人坐在小山岗上,有时黯然神伤,有时豪情满怀,静静感受孤独。留意自己不同于其他人的、让自己感动的地方,这是一种很微妙的表现。”他提出,人世间没有人不孤独,区别仅仅在于,有的人把孤独当作财富成就了一番事业,有人把孤独当作无聊。
他强调,“我们不能对不公正的现实逆来顺受、熟视无睹,不能沦为鲁迅笔下厌恶的人,我们必须站起来,走出公寓套间,把孤独升华为崇高的、直面现实的勇气和家国情怀。”
报告会持续了近一个半小时,林少华的报告幽默风趣,妙语连珠,博得场下阵阵热烈的掌声。在互动环节,林少华耐心细致地回答了现场师生的提问。报告会由西电外国语学院院长杨跃主持。
报告会之前,人事处处长周燕来宣读聘任文件,并为林少华教授颁发聘书、佩戴校徽。